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傳四乙 黃柏霖 台灣沙發音樂文化中時尚操作現象之探討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台灣沙發音樂文化中 時尚 操作現象之討論

研究生:林儀慈

指導教授:陳碧燕

文獻架構:
第一章探討沙發音樂及相關類型音樂的關係,以及台灣沙發音樂的發展與整體社會所瀰漫的「新休閒」氛圍的關係。與沙發相近的音樂形式是被運用在走秀活動的舞台上,這些音樂多為電子混音的作品,許多是為了配合服裝設計而刻意創作的,因此常帶有實驗性,也融混了許多不同文化的音樂素材,製造驚奇的效果。Lounge 的音樂風格承繼了「工業噪音」(Industry)、「弛放」(Chill Out)等,又加入了「新世紀」(New Age)的神秘異文化元素,不脫電子音樂不實驗和聲音的拼貼。

第二章將討論形成「品味」的內在因素,而沙發文化所代表的品味形象符應了社會上一種「特定階層」的品味養成,也因此沙發文化能為這一特定階層所認同。因此,在沙發音樂文化品味與其特定消費客群作研究,藉此說明沙發音樂文化的「品味」構成並非偶然。且進一步體現台灣媒體對沙發音樂文化的「時尚」渲染。台灣唱片公司對於有系統的以「品味區隔」的操作策略來行銷沙發音樂專輯,更將沙發音樂形塑為一種時尚商品。
第三章要探討「沙發文化」中物質元素隱含的種種感官意象如:絲絨沙發、雪茄、香檳、帷幔所傳達的安逸奢華訴求,進而探討這種感官訴求下音樂與空間的關係。此外,「沙發音樂」的風格其實受到整體「沙發文化」訴求的制約在音樂的創作和表現上不能有太大的落差。「沙發音樂」要表現的是從容優雅。沙發音樂有強烈的功能特質---配合場所與空間的商品,帶有感官意味並與潮流維繫緊密關係。這突顯了沙發音樂作為沙發文化商品行銷的媒介角色。
第四章則從包括唱片工業與沙發音樂文化的相關產業工作者,探討台灣時尚圈炒作、引進沙發音樂的動機與行銷方式。經由此探討一個大現象,即在全球時尚即流行文化炒作「東方風」的波瀾下,台灣在不知不覺間也接受了歐美主流時尚音樂。


此研究自己有用的資料:
它讓我更加了解了沙發音樂文化誕生的過程,以後有機會到沙發吧就可以賣弄了,沙發文化走的是上流社會的品酒文化我覺得這跟我以前做的品牌研究很有關係,一樣都是賣酒沙發吧跟海產攤的客群、價格、體驗感都不一樣,這就是一種高級品牌的營造。沙發音樂的情境是充滿符號的,這些符號讓沙發文化自成一格也透過符號將消費的標準提高了,了解這些符號的用處及意義有助於日後開店作生意,音樂無國界也無固定形式,我體會到了音樂就是一種自由的表現。


此論文不足點:
論文中對於時尚的解釋太過隨便,只提到了品味,在我看來時尚只是商人為了賺錢而創造出來的辭彙,台灣的沙發吧與外國的形式差別沒有提出來,個人是覺得台灣的沙發吧都很擁擠吵雜,沒有慵懶的感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