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大傳二乙 597092619 郭婉婷/從圖騰樂團的音樂實作初探原住民創作音樂的美學與政治

文獻名稱:從圖騰樂團的音樂實作初探原住民創作音樂的美學與政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96學年度畢業生論文)
作者:馮靖惠

以下是圖騰樂團live演出的影片,非常親切有趣



壹、文獻的論述架構:

  在論文的一開始,作者就已經將其研究主題、動機,以及其研究過程與收穫在寫作上的章節分配,都有了明確的介紹。除了第一章對於研究主題的闡述,並且精細的以各種面向包含:政治、商業、文化,以及原住民弱勢、本土意識等社會認同議題,更在流行音樂與文中探討的搖滾精神有深入的解釋,使讀者在一開始便可以清楚了解作者所要研究的議題以及其富含的意義。
  其次,作者回顧了近年台灣的流行音樂研究,並針對過去於流行音樂研究上往往忽略的音樂創作(表演)者個人創作過程、經歷,以及其表演、作品對於音樂環境、閱聽眾之間的影響與關連性等部份,以研究圖騰樂團為例,進一步探討原住民樂團-圖騰的音樂表現與台灣搖滾文化、群眾之間的關係。
  第三與第四章節的部份,作者藉由親身參與觀察的方式投入研究,在參與圖騰表演觀賞的同時,對表演者(圖騰樂團)、樂迷、製作人等進行訪談,以最原始誠懇的方式深入了解,進而討論到原住民音樂創作的歷史演進,與台灣的族群文化階級觀念更迭之間的層層關係。
  論文在第五章的部份,開始探討流行音樂市場行銷手法,以及音樂商品化的問題,分析圖騰樂團的經營策略。作者認為是就其主要的原住民身分以及親民的形象與搖滾精神「真誠」相連結,還是在消費「原住民」身分,所牽涉到的是更多在音樂底下的權力爭霸與文化認同的意義。
  最後作者回歸這個被稱為「原住民樂團」的圖騰樂團本身,就其團員在創作音樂的心路歷程訪談,深入了解以原住民、真誠印象著稱的圖騰樂團,在面臨今日泛商業化的音樂空間如何應對、堅持與妥協,進而探討到少數族群在社會上自我認同的模糊與複雜性。而後總結了研究過程中的發現,這個唱的不是山歌古調的原住民樂團;這個並不完全都是原住民身分的原住民樂團;這個不是這麼樣「搖滾」的搖滾樂團……終究是代表著音樂底下,無論是社會環境、文化、還是商業、政治力等的爭霸舞台。


貳、此文獻對我最具價值之處:

  我自己本身就是圖騰樂團的樂迷,對於觀賞live house表演的參與經驗 也非常豐富,每次在觀賞圖騰樂團的現場演出時,不外乎就是被圖騰的平易 近人的熱力給吸引,在輕快的節奏下,團員認真表演的同時,更不忘搞笑、 互相調侃,無論是原住民團員或是唯一的漢人團員阿Wei。但看了這篇論文 後,才開始思考到這個「原住民樂團」背後所含有的社會文化意涵,以及今日社會上種種的階級層面、文化鬥爭等問題。
  在以市場導向經營媒體的趨勢下,無論是作為娛樂、欣賞用的音樂、電視節目,或者應該公正客觀的新聞媒體,都難逃背後的權力鬥爭問題,使得其在市場競爭的逼迫下隨波逐流,「真實性」漸漸消失殆盡。而身處在媒體形塑世界下的我們,也逐漸失去了思考批判能力,此問題不外乎是後現代社會最令人擔憂的問題:真實意義的內爆,使得真實為何已不重要,閱聽眾漸漸臣服於媒體構築的世界。
  媒體素養的養成對於選擇大眾傳播為學科的我們格外重要,然而沉浸於圖騰樂團音樂的當下,歡愉的氛圍仍然令人不想去思考背後種種的族群認同、商業力操弄等問題。閱讀了這篇論文後,才使我明白今日社會環境此問題的影響性,我想這便是對我最具價值之處。


參、此文獻不足之處:

  基於學術論文的關係,作者使用了非常多傳播、社會、文化等理論來驗證,使得一般人在閱讀上會覺得過於艱澀。而在研究的內容面向上,作者長時間使用田野調查方式親身訪談,但仍不甚完整,例如其針對團員經歷與成長背景以至於對其音樂表現的分析部份,主要僅從團員口述得知,難免較缺乏客觀性,且在於閱聽眾的訪談中,也較為缺乏一般「非」圖騰樂迷或原住民等廣泛面向的觀點,造成訪談結果難以避免的偏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