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傳二乙 597092621 盧亞聖/老上海的音樂風華

老上海的音樂風華

大傳二乙 597092621 盧亞聖

摘要資料:毛毛雨之後:老上海流行音樂文化中的異國情調
作者:洪芳怡

壹、 文章摘要

本文章共分為四個部份,第一部份探討了老上海流行音樂的緣起,並詳細介紹當時代最具爭議、最深入普羅大眾的音樂家¬—黎錦暉的背景以及他影響當時代流行音樂的主張。第二部份解析了老上海音樂製造的文化背景,以及老上海音樂裡頭的異國情調—特別是爵士,並且提到跨國唱片公司在上海的權力運作,第三段談論老上海音樂裡,國樂與西樂合作的混種性,也提到了老上海歌手的音色唱腔之變化,第四部份為作者的結語,為作者對老上海流行音樂的價值提出看法。

貳、評析文章的優點

看了此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對老上海流行音樂的研究用心,近代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由黎錦暉的詞曲,黎明暉所演唱的『毛毛雨』展開序幕,第一部份詳細介紹了黎錦暉創作流行音樂的生涯,以及他持有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的流行音樂是以我國的民族音樂為主,西樂主要是為國樂服務的,他也認為中國的音樂必須兼容並蓄的。

特別的是,黎錦暉是音樂家,亦是繼承了五四運動而來,視國家興亡為己任的知識份子,他必須面對流行音樂中,文化工業具有的商業性及通俗性,在知識份子、大眾、唱片公司間來回拉扯,所以當時代的流行音樂人在創作音樂除了在一般大眾間,獲得成功之外,要能獲得音樂家以及知識分子的共鳴,根本就是難以兩全的,就像魯迅聽到『毛毛雨』這首歌,鄙夷黎明暉的歌聲根本就像「絞死貓似的」,對魯迅而言,只要黎明暉不開口,病弱不振的中國或許就有救,所以我們可以瞭解當時代的流行音樂人其實也是有所謂的抱負及包袱。

作者提到在流行音樂的基本特質中,它是非嚴肅性的,是以大眾為接受對象的,而製作與發行要大量資金,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商業導向,但是老上海的流行音樂雖然有營利這個目的,但不容不忽視當時上海的社會背景,一般當時一首流行歌的誕生都必須經過外籍管理者的核可,當時上海流行音樂的興盛,幾乎都來自跨國企業的資金挹注,所以流行音樂不是主體,它是被想像拉鋸的客體,作者讓我瞭解一首流行歌產製的過程,更提到了當時老上海一首歌的誕生,政治及文化的複雜以及權力的角力。

由於當時大上海的國際性,各種音樂元素的巧妙排列組合,正是老上海流行音樂的文化特色,就連當時代女歌手的唱法都深受西洋聲樂的影響產生了一些變化及流行(從黎明暉到周璇至白光),在本文章都有詳細介紹,作者更認為當時代上海的流行音樂是反應整個社會最貼近的媒介,例如戰爭的描述、針砭時事,悲歡離合,流行歌反應了整個當時代的文化,所以我們想瞭解當時代的庶民生活或者是文化,流行歌是不容忽視的研究內容。

參、 文章待改進部份

本文章的內容雖然很豐富,但缺點就是文章整理出來的內容有些繁雜,會讓人抓不到主題,因為作者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性,是屬於解析性的文章,需有一定的樂理知識還要對老上海的時代背景有些認識,才能更清楚明白文章的內容,所以本篇文章不太適合初期想認識老上海音樂的人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