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傳四乙 蘇建州

The Musical Practice and Aesthetics of Taipei rock bands-a Case Study of "Chthonic".

台北創作樂團之音樂實踐與美學-以「閃靈」樂團為例

-取自碩博士論文網

研究生:朱夢慈/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2001
關鍵字:閃靈;搖滾樂 ;重金屬;黑金屬;音樂美學;音樂民族誌;生命史;圖像學

文獻架構:
  
  作者以自己從小學習音樂的經驗中,說明為何獨獨喜好閃靈樂團的音樂,進而分析Black Metal此曾經在歐美流行的樂風,以及它如何在封閉的台灣崛起。

  文中內容來自於作者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分別對當時的5位團員進行深入訪談。而又因為主導閃靈走向的人是主唱兼吉他手Freddy,所以重點也多出自於Freddy的描述,再經由作者之融會貫通而得之。

  對於閃靈的曲風,作者則由搖滾樂的種類開始分析。從60年代末的美式鄉村搖滾樂;大量引進電子器材的折衷搖滾;以及強調技巧與炫技奏的迷幻搖滾,如何發展成80年代主流的重金屬搖滾,又如何在90年代自巔峰跌到谷底。而作為90年代末方才成立的閃靈,是怎樣從已淪為小眾化音樂的黑金屬,靠其獨特的風格再度異軍崛起,成為亞洲重要的黑金屬代表,甚至打進全球市場中。

重點聚焦:
  
  此文獻對於閃靈團員的生平介紹,以及閃靈崛起的歷程非常詳盡,有別於一般網路上關於閃靈的消息,因為這些資訊直接來自作者對閃靈進行的深入訪談,而非經由報章雜誌的描寫,然後再由其支持者所描述出的三手資料,因此其可信度相當高。

  另外,雖然文獻中對整體的搖滾樂歷史並沒有作太詳細的介紹,但還是將金屬搖滾的類別及其風格整理出。例如,70年代的傳統金屬、80年代的流行金屬、鞭打金屬、油漬金屬等。而後在金屬樂退出流行後,由鞭打金屬所衍生出的死亡金屬及黑金屬,卻意外在所謂的地下悄然發跡。

  對於閃靈曲風及歌詞內容的分析,在這篇文獻中也顯得十分專。藉由作者本身雄厚的音樂基礎,甚至細分到閃靈歌曲的各個小節,對於黑金屬特有的「黑腔」,也描述的十分傳神。所以,此篇文獻所探討的範圍,不僅僅是閃靈的歷史背景,對於他們的創作也有非常深入的分析。

文獻缺陷:

  此篇文獻最大的缺點,就是它出版於2001年,距今已有8年之遙。如同作者在文中所述,閃靈樂團的團員不斷的更動,至今唯二還在的也只剩主唱Freddy以及Bass手Doris而已。在如此的巨變中,這篇文獻已不足以討論現今活躍的閃靈樂團,只能說是他們的歷史。

  另外,文獻中也只分析了閃靈的前兩張專輯,對於後來的3張專輯外加一張精選及一張演唱會實錄,並沒有辦法作出討論。由於我認為閃靈的前兩張專輯屬於「尚在摸索」的階段,他們的應該是從第三張專輯「永劫輪迴」才開始成熟,並才有固定的強烈風格,所以若能有更新情況的分析會更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