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大傳一乙 598092549張斯涵


大家好 我是張斯涵, 英文名字是Scarlett, 也許看過Gone With the Wind之後, 就會清楚為什麼會選這個名字了. 對我來說, 有畫面的音樂會比流行歌曲來的更令人印象深刻, 都可以刻骨了. 配樂就是有畫面的音樂, 想到劇情你會想到音樂, 聽到配樂你會記起電影, 缺一不可. 我想介紹的是久石讓和不能說的秘密電影原聲.


東洋音樂影像

久石讓是日本天王級的作曲家, 配樂家, 鋼琴家, 甚至還是個歌手. 在音樂的領域中, 他無所不能, 就跟個神沒什麼兩樣. 他和Hans Zimmer一樣, 被譽為天才型的音樂家, 對他們來說, 音符是依偎在身旁的豆芽菜, 等著被一一放進五線譜該有的位置, 而譜出的旋律就是能讓閱聽者扣著音符走去院廳.

久石讓五歲時開始學小提琴, 1969年進入國立音樂大學作曲科, 研讀現代音樂配樂作曲. 最讓人們常提及的就是他和宮崎駿的合作關係. 從1984的"風之谷", 1986"天空之城", 1988"龍貓", 1989"魔女宅急便", 1992"紅豬", 1997"魔法公主", 2001"神隱少女", 2004"霍爾的移動城堡", 2008"崖上的波妞"等, 幾乎每一部的電影配樂都能讓人哼出其中的旋律, 這就是久石讓的作曲功力, 更是他的魅力.

在久石讓的音樂自傳"感動, 如此創造:日本電影配樂大師久石讓的音樂夢"中說到, 關於創作這件事, 重點在於感性; 又說作曲需要的是符合邏輯的思考, 乍然閃現的靈感. ......符合邏輯的思考, 依據腦中所累積的知識經驗等等. 曾經學過什麼, 體驗過什麼, 才能逐漸構成創作的血肉, 這些都存在於邏輯思考的根本之中. 所以對他來說, 作曲這件事絕對不是隨便胡亂地把音符兜一兜, 就可以呈現在舞台上的. 哪一小節有多少個音符都是斟酌再斟酌, 要放哪一個和弦也是反覆思考, 絕不草率. 這樣的"思考的技術"和大前研一的竟是如出一轍, 解決問題的根本就是邏輯思考力, ..., 我們一邊常說的先見之明, 直覺也是從邏輯思考中產生的. 所以, 作曲或者配樂更是流行音樂並未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隨性, 在曲子音符之中, 有太多我們看不見的理性, 邏輯思考在裡頭. 如果下一次再聽音樂時, 不仿用不一樣的耳朵去把音符一個個吃下去, 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不再只是聽過去.



華語音樂影像


在台灣, 電影不太被受重視, 當然電影配樂就更是可憐. 要找到這個年代我熟悉的電影配樂那又是少之又少了. 周杰倫, 因為他是音樂人, 又從小就開始學琴, 他對鋼琴音符的天份, 在孩提時代就顯露無遺. 由他來製作電影配樂那是有比較邏輯思考的做事方法. 當然這也包括合作夥伴配樂人泰國的Terdsak Janpan和作詞人方文山. 在電影配樂中, 他有抓住電影應有的節奏, 一步一步慢慢堆疊鋪陳, 這其實不容易, 本身要具備又是回到剛剛所說的邏輯思考的技術才行, 不然漫無章法, 音符一顆一顆的垂掉, 那就是一個失敗的作品了.

音符跟著電影情節走, 謎謎情樣, 甜甜悠閒, 身身迴力, 淺淺陰鬱, 錚錚有力, 淡淡情愫, 飛飛坐後, 濃濃親情, 念念舊聲, 輕輕親親, 笑笑舞步, 天天天晴, 點點短觸, 舞舞念情, 深深思念, 白白優美, 恐恐思緒, 秘密秘密, 聲聲回喚, 字字刻骨, 急急掉淚, 秘密長快, 憤憤悔恨, 褪褪消失, 心心扣弦...... 這樣的寬度這樣的節奏, 怎不會讓人久久不能回復呢? 鐘聲在空中迴盪, 閱聽者的心也在迴盪.

在製作的過程中, 遇到部份現實的困境, 沒有放棄是周杰倫一個很好的人格特質, 更是勇於挑戰不同於自己領域的事物. 不論其他方面的技術和專業, 只說配樂這一塊, 絕對是可以隨著鐘聲停留在1984和2004的淡水河畔校園中琴房裡. 石昌杰曾說, 創作是一場自我的探索, 過程中有一種發現的快感, 也有一種面對自己內在困境的掙扎(就像我現在在掙扎要怎樣寫會比較好是一樣的), 但是到頭來, 你會發現不論是苦或樂, 創作本身就是一種福氣. 希望我以後也能有很多福氣才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