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傳四甲 謝錦揚/ No Key Band




  台灣電影在去年的海角七號後,開始掀起一陣大流行,許多國片紛紛的推出新作,同樣的,在台灣的音樂方面,也是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台灣樂團,尤其是許多獨立發行的音樂製作公司,本人首推創作團-No Key Band。




  No Key Band在2005年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EP,當時的成員,女主唱為現在鄒女的一員-高蕾亞Laya,吉他手為林曉培的專任吉他手-Noki,以及鼓手阿志、貝斯手紹民所組成,在兩年後Laya因加入鄒女,而被迫離開No Key Band,陸陸續續的換了許多女主唱,近幾個月已有固定女主唱,且有發片計畫,這次將發行專輯非EP,團裡的主要詞曲創作人Noki開始增加歌量以及發揮創作實力,加上團員們的重新組合,蓄勢待發。

↓No Key Band於8/11在小河岸的表演
















書名: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Sounds and Fury: Can Rock & Roll Change the World?
作者:張鐵志/著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1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1241825
裝訂:平裝

〈1〉 文獻的架構
  一個自稱是左手搞政治研究及社會批判、右手書寫音樂文字及文化觀察。而《聲音與憤怒》就是這樣一本融合政治研究、社會批判、音樂文化觀察的書。首要提到在六O年代,正是搖滾樂開始向政治嗆聲的年代,為了要反戰、爭取民權以及提倡當時嘻皮的烏托邦的理想時代,於是搖滾樂與政治就展開漫長的糾纏鬥爭。再來強調六O年代搖滾樂對於反戰的強烈意識,透過搖滾樂歷史的爬梳,作者一直在探討搖滾樂改變世界的可能性。作者本身就有政治經濟學的專業背景,所以他對世紀末的反全球化議題,更強化了本書的討論深度。
  《聲音與憤怒》是台灣第一本全面探討搖滾樂與政治鬥爭的書,作者拒絕文化研究式的理論分析,而是呈現許多精彩而動人的故事,卻又將這些故事與事件放在一個完整的歷史視野架構下檢視。
  對不熟悉這些搖滾樂社會面的樂迷來說,書裡面的故事可以讓他們看到他們熟悉的樂手如何實踐他們的社會關懷,企圖改變世界。對於已經瞭解這些情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觀點則深化了音樂與社會實踐的進一步對話。

〈2〉 文獻中對自己有用的資料
  在歷史上,搖滾樂的誕生,本身就是和青年文化作為一種次文化且密不可分。書裡面的內容提出了很多在當時搖滾樂手想反抗政治、想表達自己的看法卻又無法表達出來的矛盾,於是音樂正是搖滾樂手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最佳途徑。他們會將他們真實的想法,寫入自己的搖滾樂中,好發洩他們對於當下政治的腐壞。現在在台灣很多地下樂團也都如此,董事長樂團是最經典代表,他們堅持使用台語來寫詞,在歌詞裡面強烈的反彈政治上的統一,順便也在歌詞裡面表達了不只是他們幾個樂手的想法,而是大多數台灣民眾的心情寫照,而與台灣政治產生抗衡。
  「音樂為何、且如何可以鼓動革命、掀起社會風潮?又或者,音樂根本不是鼓吹革命的號角,至多是伴隨社會動員的配樂罷了。」這是本書的主要問題,提供了我去搜尋所謂「音樂」的存在為何,在什麼年代有什麼樣的音樂類型蔚為流傳,甚至可以從當下任何一首流行樂,去探索當下發生的事情、百姓的生活反應及寫照等等。

〈3〉 文獻中不足的部份
  本書較多以批評的角度去探索搖滾樂,也較多的主觀意識,大多以西洋音樂為主題,我們只能在本書了解西洋當時政治的狀況,以及西洋樂手在音樂裡與政治的互動及對話,作者想探索的是搖滾樂改變世界的可能性,所以百分之八十是圍繞在政治的議題上,其餘的較少鋪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