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流行音樂概論-香港音樂發展 598091052大傳一甲 張羽

書名:香港音樂發展概論
朱瑞冰主編

文獻的架構


本書分為九個章節,主要說明香港從古老中國、英國管制蛻變到今日將中西文化兼容並蓄的狀態。開頭介紹香港早期的音樂教育以及創作、現今的香港音樂教育、香港作曲家;第二部份敘述香港的中國音樂,如何與傳統的東方音樂接軌,以及香港現代的流行音樂;第三部份為香港音樂的傳播傳媒。香港在二十世紀,並不重視音樂教育,有關音樂的課,非常貧乏,教育界對音樂不重視的態度,連課題教材中,都沒有音樂課。直至英國督學前去香港考察,認為需要設有音樂、美術及體育課程,才可以發展健全的人格,目前香港繁榮的音樂課程,並不能掩蓋過去香港政府在音樂教育上,所交的白卷。

1980~1990是香港創作音樂的高峰時代,這期間湧出了大量的創作性音樂作品,合奏、獨奏、歌劇、流行音樂,香港音樂創作換取政府與市民對本土創作的覺醒與支持,逐漸走向國際化,由一種追尋本土情感上取代了歐美的前衛音樂。香港音樂混著中國的古老曲風,譬如【王昭君】、【大江東去】、【念奴嬌】、【偶遇】......表現出作曲家追尋中國文人意境的方向,如此,亦可闖出一片香港音樂界的新風貌。

自古以來,中國統治者十分重視音樂教育,這是孔子對音樂作出了不同的詮釋,然在英國統治下,香港多數是仿效英國,隨著英國的潮流而改變,今日種種的流行文化,大部分是歐美音樂,香港亦緊貼在後,在音樂上是崇洋的,但其中,竟然包含許多中國古老樂曲的元素,融入當今香港流行音樂。



認為文獻中對自己有用的資料

對於中國音樂的傳統,以及西方音樂的大量流入,如何做到將自己文化產業永續發展,不被外來文化所取代。現今,香港的音樂課外活動頗多元化,但由於學生課業壓力太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理念,不能充分的發揮。【香港的中國音樂】,這是我更深入探討的議題,香港許多歌曲融合了粵語以及類似京劇般的唱腔,利用琵琶、二胡、揚琴等樂器來演奏,也組成許多國樂團。表面上洋化的香港,骨子中仍具有中國音樂的底子,希望未來更能夠看到香港將中國邊疆的民族歌曲,放入自己創作的音樂當中,譜出一種獨具香港風味的流行音樂。



提出文獻中不足的部份

本書資料非常完善,不過在系統分類上,還可再有效統整一番,細節處沒有整理,瑣碎的資料如果設下標題,如此能讓讀者在短時間內了解本書的重點,閱讀起來就比較容易些。本書有許多寶貴的資料,但略顯雜亂,看的我是未到四十而髮蒼蒼,而視茫茫,而齒牙動搖,嗚呼哀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