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傳一乙598092434柯佳妤/台灣思想曲
台灣思想曲
編著:劉國煒
出版社:華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一九九八年五月 出版一刷
語言:繁體中文ISBN957-98686-2-X(平裝)
文獻架構
此書共有十個章節,第一部分為從早期的台灣民間歌謠,說明民謠在台灣早期民間社會扮演著百姓抒發情感的重要角色,它反映出當時百姓的風俗民情與生活現況,唱出人民的心聲,映照出時代的鏡子,記載當時的歷史和精神風貌。第二章節台灣流行歌曲的誕生與流行,時代背景則在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當年台灣被迫割讓給日本,由於日人以高壓奴化的方式對待台灣人,因此台灣本土音樂在此時期受到相當大的打擊,直到一九三O,電影開始在上海蓬勃發展輸入台灣,台灣民謠歌曲才找到一線生機,台灣流行歌曲的發展,和上海一樣都是在電影的推波助瀾下,掀起了流行浪潮,在此時上海的聯華影業製片印刷公司推出了一部電影─「桃花泣血記」,在當時的電影其實是不會發生的默片,所以全靠字幕和辯士(解說員)講解,同時片商為了宣傳電影,請擔任辯士的詹天馬、王雲峰,創作了ㄧ首同名曲作為宣傳,這也是第一首創作的台語流行歌曲,而百姓因長期遭受壓制,所以當這首哀怨的電影宣傳歌曲出現時,很快就受到大眾歡迎,電影也因此而賣座,此後片商開始大力提倡用創作的台語歌曲來促銷中國輸入的默片,這大致上就是台灣流行歌曲的誕生與流行。第三部份日據時代雋永的台灣歌曲,是接續上章節繼續發展的,為了宣傳電影桃花泣血記所創作的同名曲,開啟了台灣流行歌曲的創作之門,在唱片市場的良性競爭下,讓一九三O年代出現不少不朽的經典之作,如:一顆紅蛋、望春風雨夜花等。第四、第五到第七部分皆介紹了許多伴隨台灣四五年級長大的一些膾炙人口的台語歌曲作品,其中則分別歸類為,新創作台語歌曲、時代歌曲、行業歌曲,此時期為台灣光復初期,老百姓正要重建自己的家園,民奔波生疾苦,各各為生技,因此這些歌曲,幾乎唱出了當時人民的心聲,與其說這些早期台灣流行的台語流行歌曲是創作歌謠,還不如說是時代歌曲更來的貼切。再來第六部分是由日本歌曲重新填詞的翻唱歌曲,民國五、六十年代,唱片公司為了降低台語唱片的製作成本,所以選擇將日本歌曲填上中文歌詞,直接對外發行出售,因此也被稱做為混血歌曲。第八部分是分析台語片和流行歌曲的互動關係,說明了電影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扮演了傳播流行歌曲的重要角色。第九章,迎接新台灣歌,寫台灣在電視誕生後,國語歌曲因受電視節目的推波助瀾下成為主流後,台語歌曲的沒落,但在中國電視公司於一九七一年播出「金曲獎」節目後,因節目鼓勵大眾創作,台語歌曲得以在傳播媒體上找到創作平台,更有凝聚力的聚集了多位台語歌曲創作家,使台語歌曲不被大家遺忘,迎接新台灣歌曲中,當然校園民歌更不可缺席,為流行音樂注入了一鼓新的生命力量,最後的第十部分,也介紹了各時代影響流行音樂的重要人物簡介。
文獻不足的部份
文獻中目錄部份,分類次序雖然大致有依照年代區分,但是如果沒有仔細去看,對初次接觸台語歌曲的人來說,會以為中間第四到第七章都分別為不同的年代,但其實只是一時代的細分而已,所以我認為應該將他們先歸成一類,再做進一步的認識,會讓讀者更清楚內容與時代背景的關係,或是可以附上一個時代分析表,讀者就可輕鬆知道年代與歌曲的連結,不需自己做時代的整理才了解內容。
文獻對自己有用的資料與結語讓我知道,原來台灣的流行音樂能有今天的發展,都要敗台語歌之賜,因為有台語歌曲的創作才有今日的流行音樂。並且說明了台語歌曲在當時與每個年代的關係,訴說了台語歌曲是全民的,雖然種類繁多,但流行歌曲和老百姓的生活卻是緊緊相扣的,台語歌儼然成為最能代表老百姓內心中的聲音,那些不同年代的台語歌曲,就成為每一階段社會發展的「時代歌曲」,每首台語歌曲都反應出每個時代的背景與風氣,然而現在流行樂壇上,台語歌曲的創作則被眾多的國語流行音樂給埋沒了,使得台語歌曲在這個時代受到排擠,不被重視,受到眾多國語歌曲的影響,因為人民生活已不再受壓抑,不再需要為了三餐溫飽而煩惱,思想逐漸開放,台語歌曲也慢慢出現了轉變,同化後的台語歌曲,不再如以前反應社會現況,歌詞內容由原本的百姓生活變成了男女情愛。雖然台語歌曲在現在已經不足以代表這個世代,但是它對流行音樂的貢獻仍是不可被輕易抹滅的,今年也開始有了一些國語流行歌手發現了同樣的問題,不論實力派歌手或是創作型歌手、樂團等都發表了台語歌曲的創作,如:蘇打綠、阿妹、陳奕迅等,還有最能代表台灣搖滾的五月天及五佰,他們將台語歌曲的曲調都運用了一般國語流行樂的編曲,歌詞用國語歌詞的表達方式,創新的台語歌曲,為台語歌曲灌注了新的生命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