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藥頭 流行音樂與藥物的歷史
文獻架構:
本書主要分成三個部份,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末,從大麻、海洛因、古柯鹼到快樂丸,新藥來了,但是跟舊藥沒兩樣,探討著長長的故事,探討藥物是如何與英美流行音樂相輔相成。而以下是三個部份的主要論述:
第一部:共七章,敘述從黑奴解放運動後,黑人的吟遊歌手行走江湖扮賣藥郎中,不管是藍調樂手或是街頭歌手都曾會做的工作,因而染上的專利止痛藥癮。以及爵士月剛興起的時候,大麻是如何滲透樂團,進而轉至海洛因。
第二部:共五章,探討二次戰後,安非他命隨著退伍軍人進入搖滾樂團,以及嬉皮運動與迷幻搖滾、lsd結合,七零年代的龐克與吸膠。
第三部:共五章,八零年代acid house電音的興起,它是如何與快樂丸結合,以及嘻哈音樂與快克的關係。
文獻中有用的資料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很長的故事,除了有順序根據地說明藥物的流行起因與背景,也說明像好萊塢或是流行音樂這種引領世界潮流的大染缸,背後浮華以及糜爛的一面,甚至有新的音樂類型出現,是因為用藥之後所出現的靈感,或是在用藥時可以讓效果更加明顯,這都是很直得研究的。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Aerosmith的主唱史提夫泰勒就曾說:「我們會先確定有足量的古柯鹼,然後在錄音室閉關三到四天。」在該團的自傳裡,他回憶製作ROCKS這張專輯的情形,「我們會做三十甚至四十個錄次,因為我們都嗑了古柯鹼,然後把這個錄次的半段跟另一個錄次半段接起來,再放進第二十三個錄次的副歌,等我們終於聽到專輯,沒有人知道哪一段是從哪裡出來的,今天我再聽到這些專輯,有些還是我們最好的幾張,而我聽到的只是藥物。」從這個訪談就能很容易的了解,藥物對於整個流行音樂甚至是流行行銷,都有難分難捨的關係。
文獻需改進的地方
也因為這本書是一本很長的故事,詳述了許多藥品以及大半的西洋流行音樂,因此若是不熟稔整個西洋流行音樂,會對於書中提到的人名大多很陌生,無法有共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